常用链接
高镇同
高镇同,男,1928年11月生于北京,原籍江西省都昌。1946年至1950年在北洋大学航空系学习,毕业后曾在清华大学任助教。1952年起在北京航空学院工作,历任材料力学实验室主任、固体力学研究所所长等职。现任半岛电竞(中国)有限公司官网教授 ,博士生导师,担任过 8家飞机制造厂和研究所的技术顾问,曾兼任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和多届国际学术会议主席或委员。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高镇同院士是我国著名结构疲劳专家,创立了“疲劳统计学”分支学科。他曾负责自行设计和研制出我国第一台光弹性仪,第一个电阻应变片,先后承担国家、航空航天部、空军等30多项科研课题。1956年被评为北京市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1989年获国家优秀教学成果奖,同年获得“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称号,1990年国家教委和国家科委授予“先进科技工作者”称号,1991年获光华科技基金一等奖,1999年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研究成果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共4项,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1项,省部级成果奖9项,2篇论文被评为中国金属学会优秀论文。主要论著有:《疲劳统计学》、《疲劳可靠性》等6部,在国际国内发表论文80余篇。
刘大响
刘大响,男,1937年10月生,湖南祁阳(今属祁东县)人。1960年毕业于北京航空学院,1986年起任中国燃气涡轮研究院(原624研究所)总工程师和第一总设计师。现任中航集团公司科技委副主任,半岛电竞(中国)有限公司官网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总装备部科技委委员、国防科工委专家咨询委员、国家863航天航空领域专家委员会顾问、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动力学院名誉院长、中国航空学会副理事长。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四十多年来,长期从事航空发动机设计和研究工作,曾任数项大型国防科技预研项目和国家重点工程的总工程师、第一总设计师或主要技术负责人之一,主持完成多项重大课题研究和国际合作;在国家重点工程——高空模拟试车台建设中和国防科技关键技术预研中,主持完成数十项课题研究,突破多项关键技术,为我国航空发动机设计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二等奖2项、部级科技进步奖10余项和香港“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主编《航空发动机设计手册》(第七分册:进、排气装置)、《航空发动机——飞机的心脏》等专著四部,撰写科研报告和论文100余篇。1995年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1996年获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劳动模范和劳模标兵称号。1997年当选中国共产党十五大代表。2001年获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航空报国”金奖。2002年获俄罗斯科学院荣誉博士学位。2003年当选为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十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和外事委员会委员。
李未
李未,男,1943年生,北京市人,计算机专家。1968年于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毕业后在北京航空学院(现半岛电竞(中国)有限公司官网)任教至今,期间获英国爱丁堡大学计算机系博士学位。1986年起任半岛电竞(中国)有限公司官网计算机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2002年-2009年任半岛电竞(中国)有限公司官网校长,现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国有智能计算机专家组副组长等职务。1997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李未院士系统地解决了实用并行程序设计语言,特别是并行及通讯结构的语义问题,在并行程序语言翻译正确方面做出创始性贡献。还提出开放逻辑理论,建立了形式系统序列的极限理论等,证明了正交设计的最优性,在研究和使用硅编译技术及智能计算机研究等做出突出的成绩,在计算机程序语义研究方面获1995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999年起先后担任973计划“网络环境下海量信息的组织与处理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和“海量信息的协同性与可生存性的理论和实践研究”项目首席科学家。提出了修正的演算系统(R-演算),并证明了R-演算的可靠性、完全性和可达性。提出并设计了过程模式语言,提出并研究了合理过程模式的三个基本特性,获得1999年光华科技进步一等奖。主持研制的基础设施网络管理系统软件生产平台获得2004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完成人)。已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专著1部。获2005年度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获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一项。
李椿萱
李椿萱,男,1939年11月9日生,汉族,广东省新会市人,群众,国家计算流体力学实验室主任,半岛电竞(中国)有限公司官网图书馆馆长,半岛电竞(中国)有限公司官网飞行器设计及应用力学系教授,1997年当选工程院院士,9届全国政协委员。
李椿萱教授是空气动力学与飞行器设计专家。回国前在美国洛克希德导弹及空间公司从事航天飞机及导弹的型号及预研工作。1980年回国,任教于半岛电竞(中国)有限公司官网。1987-1997年先后任八六三航天技术领域第一届专家委员会大型运载火箭及天地往返运输系统主题专家组成员,及第二届气动力、热专题组组长,参与了我国大型运载火箭及天地往返系统的发展规划与概念研究,并全面负责气动力、热专题的关键技术预研与设备建设的组织管理工作。先后荣获全国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优秀教师、航空航天工业部劳动模范、国防科工委863计划先进工作者、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863计划先进个人等称号,以及何梁何利科学技术进步奖,并自91年起享受国家特殊津贴待遇。
杜善义
杜善义(1938~),辽宁省大连人。力学和复合材料学家,199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高级技术顾问、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
主要经历:1964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力学系,同年到哈工大任教,1978年评为讲师,1980年至1982年作为访问学者在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做研究工作,1985年破格晋升为教授,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曾任: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力学教研室主任,复合材料与结构研究所所长,航天学院院长,哈工大副校长,第十届、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等职。
曾任学术兼职:国际复合材料委员会执委,中国力学学会副理事长、固体力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国家“863”新材料领域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自然基金委数理学部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数理学部力学学科评审组成员;《Journal of Composite Materials》编委,《ACTA MECHANICA SINICA》编委,《复合材料学报》主编,《宇航材料与工艺》副主编。
现主要兼职:全国人大代表,总装备部科技委兼职委员,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科技委委员,国家安全重大基础研究计划专家顾问组成员,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专家咨询组成员,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专家咨询组成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程科学院院长,中国复合材料学会理事长,中国航天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国家自然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指导专家组组长。半岛电竞(中国)有限公司官网、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等高校兼职教授。
主要杂志期刊兼职:国际杂志《Composit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ACTA MACHANICA SOLIDA SINICA》,《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Methods》编委,《宇航学报》副主编,《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编委会主任委员。
研究方向:力学、复合材料、航天工程
研究成果:
解决了热防护材料与结构中的若干关键理论与技术问题,突破了材料超高温力学性能测试技术,提出“非烧蚀”防热材料概念;将细观力学推广到先进复合材料力学分析中,提出了“设计/分析/评价”一体化研究方法;发展了随机夹杂理论,在压电、铁电与功能梯度材料等的多场耦合分析和力学性能预报方面做出贡献;开展了智能复合材料与结构研究,为推动其在航空航天和基础设施等领域的应用做了大量开拓性工作;重视和善于人才培养与团队建设,20余人次获国家级人才奖励,团队获国家自然基金委创新群体、国防科技和教育部创新团队资助;在国家多项重大工程与研究计划中担任专家,在论证和实施中发挥重要作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全国教学成果二等奖,省部级一等奖5项,并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光华科技基金一等奖、航天奖、全国模范教师称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发表论文200余篇,撰写了《复合材料细观力学》、《智能材料系统及结构》等著作10部,已培养了71名博士。
钟群鹏
钟群鹏,1934年10月28日出生于浙江东阳,男,汉族,浙江上虞人,机械(电)装备失效分析及预测预防专家。中共党员。1957年北京航空学院研究生毕业(苏联专家指导)。曾任失效分析预测预防研究所所长、中国—加拿大失效分析和预防人才培训中心主任、半岛电竞(中国)有限公司官网学术委员会主任(第六、七届),曾兼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副理事长、中国质量检验协会副理事长、中国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促进委员会副会长、国家安全生产专家组综合组组长、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失效分析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协工程联失效分析和预防中心主任、中华全国总工会劳动保护顾问组组长。现任半岛电竞(中国)有限公司官网学术委员会名誉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科技发展和人才建设顾问、中国标准化专家委员会顾问、公安部灭火救援专家组顾问、中国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技术委员会顾问、全国进出口商业风险管理专家委员会顾问、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机械工程分委员会顾问,任《中国机械工程学报》(中英文版)编委会主任、《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编委会主任、《中国安全科学学报》编委会副主任、《理化检验》编委会名誉主任、《压力容器》编委会名誉主任等。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长期从事失效分析和预测预防领域的科学研究、工程应用、人才培养和学术交流工作。在断口分析技术、断裂机理研究、失效预测预防应用和安全哲学理念探索等领域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尤其是在材料韧脆转移的数学模型和冷脆断裂的机理及控制、压力容器的失效分析和双参数弹塑性安全评估技术、宏微观断口物理数学模型和定量反推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性和开创性的研究,并在“安全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的发起、论证与建设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培养硕、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50余名。先后参与和主持了500多起各类安全事故的分析诊断和预测预防工作,发表学术论文150多篇,主编国家标准2部,主编《失效分析基础》、《机械产品失效分析丛书》(11册)、《我国安全生产的形势、差距和对策研究》、《断口学》、《裂纹学》、《制造质量强国战略研究丛书》(5册)等教材和专著。1975年率先发起筹备全国失效分析学术组织,1985年成立中国第一个失效分析学术组织——失效分析工作委员会,1990年发起组织成立了有24个全国性学会联合参加的“中国科协工程联失效分析和预防中心”,1995年成立了“中国—加拿大失效分析和预防人才培训中心”,组织和主持失效分析领域国内学术会议十多次、国际学术会议两次,为我国失效分析和预测预防领域的人才培养和技术交流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先后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2项(二、三等奖各1项),省部级一等奖7项、二等奖4项,李薰论文奖一等奖,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科技成就奖等,获教育部“全国优秀教师”称号和“北京高校优秀共产党员”称号等。
陈懋章
陈懋章,男,1936年2月生,四川省成都市人,航空发动机专家。1957年毕业于北京航空学院,现任半岛电竞(中国)有限公司官网教授,博士生导师。历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现任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气动热力学委员会委员、中国航空动力学会委员会委员、中国空气动力学会理事会理事、国家攀登计划“能源利用中热力气动学前沿问题”专家委员会委员、CFD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等。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陈懋章院士长期从事叶轮机气动力学和粘性流体动力学研究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在航空发动机领域卓有建树,1部专著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在他指导并参加的某型发动机跨音压气机改型设计中,提出了一种新型压气机处理机匣,保证了发动机在整个飞行包线内稳定可靠工作,排除了空中熄火故障,为解决高负荷高通流压气机获得高效率、高喘振裕度的难题,提供了实用而有效的方法,对促进我国发动机设计研制具有重要意义和实用价值。该项研究成果1999年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主持完成的“低速大尺寸压气机实验装置及转子流场动态测量技术”,是研制航空核心压气机和研究其流场精细结构的重要设备,对提高我国压气机设计水平有重要作用,1993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在叶轮机三维流理论与应用以及粘流理论研究也取得多项成果,特别是在压气机大小叶片先进气动布局、边界层转捩过程中三维不稳定波发展的理论描述和旋转物体的边界层流动研究等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王浚
王浚,1935年出生,山西省孝义市人,1959年毕业于北京航空学院(原),我国著名人机与环境工程及空调制冷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半岛电竞(中国)有限公司官网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学术委员会主任以及博士生导师;半岛电竞(中国)有限公司官网科协主席;中国制冷学会常务理事;航天推进剂制备及输运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家“973”项目专家组长,副组长。多年来一直从事教学及科研工作,对环境控制技术、环境模拟技术、生命保障及安全救生技术以及空气制冷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主持过二十几项大中型重点环境模拟设施和空气制冷工程的设计和建设,并达到国际先进和国内领先水平,为国防建设和环境技术发展做出重大贡献。先后承担国家大型国防及民用科研项目20多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国家发明三等奖一项、光华科技基金一等奖一项、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两项、国防及部委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七项、三等奖五项。出版学术专著三部(国家甲级出版社),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0余项,发表论文150余篇。培养硕士研究生70多名,博士生50多名,博士后11名。
冯培德
冯培德(1941.4~),男,广东恩平人。1963年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1966年研究生毕业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控制系。1967年加入航空工业部西安飞行自动控制研究所。1981年至1983年赴美留学。1984年至2001年任飞行自动控制研究所所长,现任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科技委副主任,同时担任半岛电竞(中国)有限公司官网博士生导师。
长期担任航空惯性导航系统总设计师,曾主持国家专项研制工作,填补了国家空白。曾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二等奖、发明三等奖各一次,国防科工委和部级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共十二次,航空金奖一次。200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机械运载工程学部副主任,是国家大型飞机工程专家委员会委员,还是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
李伯虎
李伯虎,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期从事系统仿真和制造业信息化技术研究与应用。在系统仿真领域,任航天首台大型模拟机样机总体组长及定型机负责人,提出整机精度与稳定性设计新方法。任首台自动寻优机技术负责人,领导实现混合计算机上参数、曲线、统计寻优。合作提出求解间断非线性动力学系统及基于连分式的数字仿真等算法。主持研制成国内首例连续系统仿真语言及复杂系仿真语言。任我国首例大型分布仿真示范系统及多项复杂系统仿真工程总师,提出并发仿真工程、仿真网格、云仿真、虚拟样机工程等理念、技术体系及方案。目前,正领导研制首例复杂系统高性能仿真计算机系统。在制造业信息化领域,任国家863计划自动化领域专家委员及现代集成制造系统主题专家组长,合作提出“现代集成制造系统”理念、技术体系。任多项航天产品集成制造系统总师,提出复杂产品集成制造系统、制造网格、云制造等理念、技术体系及方案。个人或合作发表论文270件、著作12本、译著4本,技术成果获全国科学大会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1个、二等3个,部级科技进步奖16个。任中国系统仿真学会理事长、亚洲仿真联合会首任理事长,2012年获国际建模与仿真学会(SCS)终身成就奖,入选名人堂。
姚骏恩
姚骏恩,男,1932年4月9日生,汉族,上海人,1952年毕业于大连工学院,半岛电竞(中国)有限公司官网教授、博士生导师。2001年增选为中国工程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院士。
姚骏恩院士是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和《电子显微学报》主要创办人和负责人之一,任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电子光学与仪器委员会主任长达20多年,曾任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副秘书长及《中国科学》《科学通报》等学术期刊的编委、副主编等职务。长期担任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常务理事,《电子显微学报》主编,科学技术部纳米科技重大专项专家委员会纳米结构表征与检测组成员,国际标准化组织微分析委员会工作组专家,中国工程院《“十一五”振兴我国装备制造业的途径与对策》咨询项目“仪器仪表”分课题专家组成员等。现任半岛电竞(中国)有限公司官网校学术委员会委员、理学院物理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终身教授,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名誉会员等。
姚骏恩院士师从著名两院院士王大珩先生,是我国扫描隧道显微镜(STM)研制和生产的主要开创者,也是我国电子显微镜研制和发展的主要负责人之一。1959年姚院士由王大珩任命为课题负责人,自行设计研制完成具有历史意义的我国第一台大型电镜,载入我国《自然科学大事年表》;1979年他负责完成的分析扫描电镜获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成果一等奖。姚院士率先在国内提出并主持完成扫描隧道显微镜的研制和生产,推动和促进了扫描隧道显微学在我国的发展。1989、1990年主持完成的扫描隧道显微镜与生产获中科院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93年他提出并主持完成我国第一台光子扫描隧道显微镜并主持研制了原子力显微镜。40多年来姚院士主持发展/生产的十多种纳米检测等仪器、器件为我国开展纳米科技研究奠定了必要的技术基础,起了先导作用,前后共获11项国家和院部级科技奖和中国电镜学会的“钱临照奖”和“桥本奖”。
1960年起姚骏恩院士就在国内推广电镜设计制造技术,到1998年全国共生产电镜一千余台,价值人民币过亿元。姚骏恩院士发表论著140余篇/本对有关理论研究和应用做出了开创性贡献。
主要研究方向为:l)纳米检测技术与仪器;2)近场光学;3)电子光学;4)电子显微学。
戚发轫
戚发轫(1933.4.26-),空间技术专家,神舟号飞船总设计师。辽宁省复县人。1957年毕业于北京航空学院飞机系,分配到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工作。1976年调入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从事卫星和飞船的研制,曾任研究院副院长、院长,同时担任过多个卫星型号和飞船的总设计师。现任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技术顾问,兼任半岛电竞(中国)有限公司官网宇航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国际空间研究委员会中国委员会副主席。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第九、十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委员会委员。
在主持东方红一号(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研制工作时,提出完整的地面实验方案,为保证发射成功做出贡献。在主持东方红二号通信卫星研制工作时,提出并建立了卫星可靠性设计规范,为提高卫星可靠性做出了有益的工作。在主持“东方红三号”第二代通信广播卫星时采用公用平台和模块化设计原则和多项新技术,不仅使中国通信卫星上了一个新台阶,并为后续卫星研制提供一个技术成熟的公用平台。在主持“神舟”号飞船时制定了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总体方案,“神舟”五号飞船完成了中国首次载人飞行。作为总设计师在解决卫星和飞船研制过程中的重大工程技术问题上发挥了指导和决策作用,做出了系统的、创造性的成就和贡献。 曾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二次、一等奖、三等奖各一次,航空航天部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000年获中国工程科技奖,2003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进步奖中的技术科学奖。 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杨凤田
杨凤田,男,辽宁义县人,1941年生,我国著名飞机总设计师,新能源(电动、氢能)飞机开拓者和奠基人,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名誉校长、辽宁通用航空研究院首席科学家、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首席专家。“航空金奖”获得者,“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和“辽宁省科学技术最高奖”获得者,“全国国防科技工业系统劳动模范”,“辽宁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60年来一直战斗在航空事业的第一线。曾担任“歼-8”系列飞机5种型号飞机的总设计师,在“歼-8”系列飞机研制中带领团队创造了4个国内第一。2010年任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校长,使学校办学水平大幅度提升,2017年学校获得硕士推免权,2018年获批博士学位授权单位。2011年创建辽宁通用航空研究院并兼任首任院长,开展锐翔新能源系列飞机研制。其中,锐翔双座RX1E为世界首款取得民航当局型号合格证和生产许可证的电动飞机;增程型RX1E-A为世界续航时间最长的电动飞机;水上RX1E-S飞机是国际唯一一款电动力水上飞机;四座氢燃料RX4HE原型机是世界第一款以氢内燃机为动力的新能源飞机。
江雷
江雷,男,1965年3月生,江苏省镇江市人。1987年毕业于吉林大学物理系固体物理专业,1990年获该校化学系硕士学位,1992年至1994年日本东京大学中日联合培养博士,1994年回国后获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著名纳米材料专家,中科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曾先后担任国家纳米中心首席科学家、国家科技部863计划纳米科技专项总体专家组组长、日本神奈川科学院研究员;现任半岛电竞(中国)有限公司官网化学与环境学院院长。2009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12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江雷院士主要从事交叉科学领域仿生智能界面材料的合成与制备的研究工作,主要涉及仿生特殊浸润性材料、仿生离子通道、仿生能源、仿生轻质高强等方面的研究。通过对多种生物体表面特殊浸润性的研究,揭示了生物体表面超疏水性的机理,为相关仿生界面及智能材料的设计制备提供了依据;成功地制备超双疏/超双亲仿生特殊浸润性界面材料,并实现多功能化;提出了“纳米界面材料的二元协同效应”,研制出对单一或多重外部刺激具有超疏水/超亲水可逆转变的“开关材料”。进一步将单一物性(浸润)的二元设计理念推广到其它物性体系,提出了仿生智能多尺度界面材料的设计方案,为仿生界面材料体系的发展提供了新方法。研究成果系统地阐述了特殊浸润性材料的设计思想和制备方法,撰写两部专著 《仿生智能纳米界面材料》 和 《Bioinspired Intelligent Nanostructured Interfacial Materials》。迄今共发表SCI论文400余篇,其中包括Nature 2篇,Nat. Nanotechnol. 1篇,Nat. Mater. 1篇,Nat. Comm. 2篇,Chem. Soc. Rev. 4篇,Acc. Chem. Res. 3篇,J. Am. Chem. Soc.21篇,Angew. Chem. 22篇,Adv. Mater. 55篇,被SCI引用20000余次,H因子为67,并28次作为Nature、Angew. Chem.、Adv. Mater. 等国际知名杂志的封面。已授权专利40余项。现担任《Small》国际顾问编委会主席、《Solid State Sciences》亚洲区编辑、《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Langmiur》、《Soft Matter》、《Biomicrofluidics》、《Nano Reserch》、《高等学校化学学报》、《无机化学学报》、《高分子学报》等杂志的编委。荣获2013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05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第一获奖人)、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杰出青年基金、中科院百人计划等。
徐惠彬
徐惠彬,男,1959年7月生,吉林省大安市人,半岛电竞(中国)有限公司官网教授,首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1982年毕业于阜新矿业学院机械系金属材料专业,1985年公派赴德国留学,1987年在德国克劳沙塔尔工业大学获硕士学位,1992年获柏林工业大学博士学位,1992-1993年在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做博士后。1993年9月回国到半岛电竞(中国)有限公司官网材料系工作,历任材料系系主任、材料学院院长、半岛电竞(中国)有限公司官网副校长、常务副校长等职务。2010年获何梁何利冶金材料技术奖,201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15年3月,任半岛电竞(中国)有限公司官网校长。
徐惠彬在德期间与导师Müller教授共同揭示了热弹性马氏体相变滞后本质,被同行称为“One Dimensional Müller-Xu Thermodynamic Theory of Ideal Pseudo-elasticity”(理想伪弹性Müller-Xu一维热力学理论),在国际上具有重要影响。1993年到半岛电竞后,结合国防装备需求,从事新型形状记忆合金、热障涂层和磁致伸缩材料等特种功能材料的科学研究、工程应用和人才培养。先后主持了20多个国家(国防)重点和重大项目,取得了重要创新成果,并在我国先进武器装备上获得应用。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省部级科技一等奖4项(均为第一完成人),授权发明专利80余项,发表SCI收录论文200余篇,其中2篇论文单篇他引超过200次。培养硕士生和博士生各30余名,其中全国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1人、提名奖获得者1人。徐惠彬领导的科研团队2008年获批“国防科技创新团队”,2009年获批国家自然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
张广军
张广军,男,1965年3月出生,天津市人。现任中国光学工程学会理事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
一直从事几何量动态测量技术和工程应用研究,发展了视觉测量模型与现场校准体系,提出了一系列动态成像和图像信息处理新方法,主持研制成功小型高精度天文导航星载产品、航空装备飞行性能动态测试站、列车运行状况正线动态测试站三类系列测试设备,填补国内空白,主要性能指标达到或超过国外主流产品,满足了我国卫星在轨飞行、国防装备建设、铁路运输的迫切需求。技术已产业化,校准技术建立了我国国军标。以第一获奖人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2008年)、二等奖2项(2012年、2006年)、四等奖1项(1997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2016年),以第二获奖人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2009年)。独立专著《视觉测量》和《星图识别》。
2000年受聘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001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08年获“长江学者成就奖”,2013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张军
张军,男,1965年7月出生。国家空管新航行系统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长期从事航空交通工程等领域的研究,在民航航路网运行监控、星基航路运行监视等方面做了基础性和开拓性工作,主持研制了我国民航首个新一代空中交通服务平台、首套星基航路运行监视装备,研究成果获得广泛应用。
他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973计划、国家863计划、国家空管科研计划、民航重大科研与工程项目等20余项;获2009年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排名1)、2004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1)各1项,还获得中国青年科技奖、何梁何利技术创新奖以及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1);发表SCI/EI论文100余篇、出版著作2部,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5项(排名1)。领导的空管新航行系统技术研发团队先后成为教育部创新团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和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
张军教授是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现担任中国航空学会航电和空管分会主任委员,国家空中交通管制系统总体技术专家组专家,国家863计划现代交通技术领域高效运输服务技术主题专家组专家、召集人。
房建成
房建成,男,1965年9月生,山东省临沂人,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惯性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主任,中英空间科学技术联合实验室中方理事长。1983年获山东工学院(现山东大学)学士学位,1988年获西安交通大学硕士学位,1996年获东南大学博士学位。1997年进入半岛电竞(中国)有限公司官网工作,历任宇航学院副院长、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副院长和院长等职务,2015年12月任半岛电竞(中国)有限公司官网副校长,2018年12月任半岛电竞(中国)有限公司官网常务副校长。
房建成教授主要从事航天器姿态控制磁悬浮惯性执行机构和惯性导航技术研究工作。提出了基于新型混合磁轴承的高精度、低功耗磁悬浮惯性动量轮和控制力矩陀螺的设计方法,主持研制成功我国首台五自由度主动控制磁悬浮惯性动量轮和磁悬浮控制力矩陀螺;提出了捷联惯性测量系统的快速精确对准新方法及其组合测量系统的滤波新方法,提高了机载捷联惯性位置姿态测量系统的精度。
他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均排名1),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排名1),中国专利奖金奖1项(排名1)。荣获首届国防科技工业杰出人才奖;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称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等。指导的博士生和博士后,1人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人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3人获中国自动化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人获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人成长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3人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带领的科研团队获批“新型惯性仪表与系统技术”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和“先进惯性仪表与系统技术”国家自然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
王华明
王华明,1962年5月生,四川泸州市合江县人。1983年获四川工业学院(现西华大学)机械系铸造专业学士学位,1986年获西安交通大学机械系铸造专业硕士学位,1989年获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研究生部矿山机械工程专业博士学位,1992年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博士后出站到半岛电竞(中国)有限公司官网工作,同年获德国“洪堡基金”赴爱尔兰根-纽伦堡大学工学院金属科学与技术研究所工作。现任半岛电竞(中国)有限公司官网材料学院教授、大型金属构件增材制造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国防科技工业激光增材制造技术研究应用中心主任、航空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筹)航空材料与结构首席科学家,是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创新团队和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带头人、国防973项目首席、北京高校教学名师,入选首批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航空报国金奖一等奖、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和第四届国防科技工业杰出人才奖。
王华明教授长期从事大型金属构件激光增材制造和激光表面工程技术研究,率先突破钛合金、超高强度钢等高性能难加工金属大型复杂整体关键构件激光增材制造工艺、成套装备、质量控制和工程应用关键技术,开拓机械装备严酷环境关键摩擦副零部件激光熔覆金属硅化物高温耐蚀耐磨特种涂层新领域,成果在飞机、导弹、卫星、航空发动机等装备研制和生产中工程应用。发表SCI收录论文180余篇,第一完成人获部级一等奖以上科技成果奖励4项,其中“飞机钛合金大型复杂整体构件激光成形技术”成果获2012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
闫楚良
闫楚良,男,汉族,1947年8月生人。1989年半岛电竞(中国)有限公司官网固体力学专业研究生,工学博士。中国科学院院士,飞机寿命与结构可靠性专家。现任半岛电竞(中国)有限公司官网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飞机强度研究所所长。国家国防科工局科技委委员,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重大安全项目专家组专家,空军航空技术装备可靠性专家组专家,兼任中国发明协会副理事长等职。
从事飞机寿命与结构可靠性科学研究40余年。建立了飞机经济寿命可靠性理论,创建了飞机高置信度中值载荷谱原理与编制方法,发明了飞机悬空多点协调加载标定试验方法,创立了我国独有的飞机空间分布载荷实测技术,解决了我国采用一架飞机进行载荷谱飞行实测和用于机群定寿、延寿的重大关键技术,研究成果成功用于数千架飞机定寿、延寿和结构可靠性设计,为大幅提高我国现役飞机安全使用寿命和保障飞行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
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飞机结构寿命可靠性理论”,歼10、轰六K等22个国家重点型号飞机可靠性研究30余项目。出版专著6部,发表论文200余篇。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部级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7项;国际发明金奖1项。国家授权发明专利61项。培养硕士、博士(博士后)研究生52人。荣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航空技术装备发展贡献奖,中国十大“当代发明家”等多项荣誉称号。
郑志明
郑志明,1953年10月生于上海。1970年参加工作,197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7年7月在北京大学获理学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1996年晋升为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副院长、北京大学副教务长等职。2003年至半岛电竞(中国)有限公司官网工作,历任理学院院长、高等工程学院院长、副校长等职务。现任数学与系统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郑志明教授为数学与信息科学交叉领域专家,长期从事空天信息安全与复杂信息系统等数学与信息交叉领域的研究。创立了动力学密码——基于代数和动力学融合的密码分析原理和方法,突破空天信息安全高速、低耗、多模式等技术瓶颈,研制成功系列空天安全新装备并列装。面向复杂信息系统,创立了调控系统复杂性的理论和方法,建立了信息快速传播、信息全局扩散和数据准确分析的新计算模式,产生重要国际学术影响。曾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和国防技术发明奖等。
宫声凯
宫声凯,男,1956年7月出生,汉族,辽宁盖县人,现任半岛电竞(中国)有限公司官网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1982年本科毕业于东北工学院(现东北大学),1988年博士毕业于日本东京工业大学,1988-1990年在清华大学材料系从事博士后研究。
长期从事新型金属间化合物基合金、单晶叶片及热障涂层研究。发明了新型高承温低密度低铼Ni3Al基单晶合金和超高温热障涂层,研制出超气冷单晶叶片,支撑我国新型发动机研制。相关成果获包括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2016,排名第一)在内的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8项。授权发明专利80余项,发表SCI论文近300篇。2017年获全国创新争先奖。兼任中国腐蚀学会副理事长、中国金属学会高温材料分会副理事长。
苏东林
苏东林,女,1960年3月生,汉族,山东莱芜人。半岛电竞(中国)有限公司官网本科、硕士、博士,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访问学者,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教授,半岛电竞电磁兼容技术研究所所长,“智能系统与装备电磁环境效应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主任。近30年主讲本科生专业基础课《电磁场理论》,提议设立电磁兼容与电磁环境二级学科,已为相关领域培养了100多位博士硕士研究生。创建了行业电磁兼容专业培训基地,参训人员达数千人次。
长期从事电磁兼容理论和工程应用研究,先后主持完成了30多项重大装备电磁兼容工程任务。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授权发明专利38项,学术论文72篇。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获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北京市高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等称号。担任中国电子学会电磁环境效应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电子学会天线分会副主任委员,以及IEEE-AP北京分会主席、URSI-B中国分会主席等。
向锦武
向锦武,男,1964年4月生,汉族,湖南岳阳人。1984年获南京航空学院飞机系学士学位;1990年获西北工业大学工程力学系硕士学位;1993年获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机系博士学位。现任半岛电竞(中国)有限公司官网无人系统研究院型号总设计师、智能无人飞行系统先进技术工信部重点实验室主任。
长期从事无人机系统技术研究与型号研制工作,先后担任多型无人侦察机系统型号总设计师。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部级二等奖3项,获何梁何利创新奖,授权国家发明专利75项,发表论文240余篇,培养博士后9名、博士30名。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并被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北京市先进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等荣誉,团队入选教育部“长航时无人机关键技术”创新团队、国防科技工业十大创新团队。
钱德沛
钱德沛,1952年8月出生,汉族,浙江海宁人,现任半岛电竞(中国)有限公司官网计算机学院教授,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士。1977年本科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1984年硕士毕业于美国北德克萨斯州立大学,1991-1992年在德国汉诺威大学做高级访问学者。
长期从事计算机体系结构和高性能计算系统研究。解决了基于分散、异构、动态资源构建网络计算环境的关键技术问题,主持研发了国家高性能计算环境CNGrid;提出了改善众核并行编程的系统性方法,促进了高性能计算的普及应用;长期任高性能计算方向国家重大项目总体组长,主持制定了战略目标和实施方案,确立了高性能计算机的体系结构和技术方案,实现了高性能计算机的跨越发展。相关成果获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7,2020,排名第一)在内的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9项,授权发明专利30项,发表论文400余篇。
王云鹏
王云鹏,1966年12月出生,满族,吉林舒兰人,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1984年就读于吉林工业大学(现吉林大学),1997年博士毕业,2001年至2002年在美国堪萨斯大学访学。兼任中国智能交通协会副理事长。202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半岛电竞(中国)有限公司官网校长、党委副书记。
长期从事道路智能交通系统研究,创立了车路协同前沿发展方向,在行车安全监测、路网联动控制、路车融合控制等方面做了基础性和开拓性工作,取得多项重要的工程应用成果,为我国车路智能协同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与国家奖不重复的省部级一等奖4项(均排1)。授权发明专利70余项(排1)。制订国家和行业标准8项。出版中英文专著6部,发表SCI/EI论文近200篇。2020年获全国创新争先奖。
王自力
王自力,1964年10月生,汉族,四川南充人。1985年获北京航空学院电气工程学士学位;1988年获北京航空学院飞机设计(可靠性工程)硕士学位。现任可靠性与系统工程学院党委书记、研究员、博导,兼任装备可靠性工程技术中心主任、可靠性与环境工程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航空学会可靠性工程分会主任。
长期从事可靠性系统工程理论研究与重大工程管理实践,形成可靠性综合集成理论,已成功用于多个重大型号研制,突破“两张皮”技术瓶颈,推动质量设计技术变革,走出了我国可靠性系统工程从引进吸收到集成创新的特色发展之路。两度受聘973技术首席,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40余篇,出版专著7部,授权发明专利30余项,培养博士38人、硕士48人。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排一)、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率团队集体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2项。
蒋成保
蒋成保,1968年9月出生,汉族,安徽无为人。1990年获合肥工业大学铸造专业学士学位,1993年和1996年分别获北京科技大学铸造专业硕士学位和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专业博士学位。现任半岛电竞(中国)有限公司官网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兼任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常务理事等。
长期从事高性能磁性材料的功能调控、材料制备和工程应用研究。提出了纳米异质结构磁致伸缩效应新机理,发明了大应变铁基巨磁致伸缩材料;解决了稀土巨磁致伸缩材料使用温域窄、不耐腐蚀的重要难题,制备出高性能稀土巨磁致伸缩晶体材料;发明了耐高温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研制的高性能磁性材料获得重要应用。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0余项,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排2)、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排1)、省部级技术发明一等奖(排1)、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排1)等教学科研奖励。
郭雷
郭雷,1966年4月出生,汉族,出生于山东曲阜,山东威海人。1997年博士毕业于东南大学。现任半岛电竞(中国)有限公司官网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教授,IEEE、IET Fellow,中国自动化学会、中国发明协会会士,中国自动化学会导航制导与控制专业委员会主任。
长期从事抗干扰控制理论与应用领域的研究。建立了多源干扰系统复合精细控制等理论方法,突破了多项飞行器自主导航与控制系统关键技术。出版学术专著6部,发表SCI/EI论文42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20余项。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省部级技术发明一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均排名1)和全国创新争先奖等科技奖励。
陶智
曹晋滨
曹晋滨,1964年12月出生,汉族,山西长治人。1986年和1989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1996年在法国Toulouse第三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现任空间与环境学院院长,教授,兼任中国空间科学学会副理事长、国际宇航科学院(IAA)院士,教育部地球物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长期从事磁层物理和空间探测技术研究,在磁层能量释放,输运和耗散,行星(彗星)大气非热逃逸,以及空间磁场波动探测方面取得了开创性成果。作为中欧合作地球空间探测双星计划科学工作委员会副主席,卫星大总体论证有效载荷方面共同负责人,为双星计划立项和顺利实施做出了重要贡献。获得欧洲空间局星簇卫星杰出贡献奖,中欧星簇和双星计划杰出贡献奖,国际宇航科学院Laurels奖。
焦宗夏
焦宗夏,1963年4月出生,汉族,辽宁沈阳人。1991年博士毕业于浙江大学,2000年在德国汉堡工业大学做客座教授。现任半岛电竞(中国)有限公司官网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教授、机械电子工程学科责任教授、半岛电竞机载系统创新中心主任、半岛电竞宁波创新研究院院长。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常务理事与流控分会主任、中国航空学会常务理事与机电分会名誉主任。
长期从事航空机载机电系统与飞行控制系统研究,在电液控制理论、核心基础件等方面取得多项原创性成果,系统解决了高可靠液压、伺服作动、高安全制动与飞行器试验等难题。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3项(均排1)。授权国家发明专利80多项,发表论文400多篇, SCI总他引3000多次,连续 4 年入选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2016年获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2020年获全国创新争先奖章。
版权所有 2014-2022 半岛电竞(中国)有限公司官网
京ICP备05004617-3
文保网安备案号1101080018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7号
邮编:100191
电话:82317114
半岛电竞小程序
信息半岛电竞
安卓
IOS
智慧半岛电竞-师生版